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挑选驻地 (第1/2页)

加入书签

临淮侯营地里淘汰的军备,朱平安几乎如数全部接受,二十辆马车拉了两趟才拉完。</br></br> 饷银已经到位了,又有了这一批军备,团练的物质基础已经差不多了。</br></br> 妖女若男他爹来信,招降进展的还算顺利,已经招降了两个山寨,加上他们自己,接受招降的山贼人数已经差不多有六百人左右了。</br></br> 朱平安计划团练人数为一千,有这六百山贼做基础,再征召、遴选一批青壮就可以了。</br></br> 物质基础可以了,人也差不多了,自己再申请一块营地,团练就可以开始了。</br></br> 所以,朱平安回到江浙提刑按察司衙门后,就向臬台大人汇报了团练的准备情况,然后开口申请团练驻地,准备驻地一定下来就传信妖女若男他爹,令他带着招降的山贼去驻地,正是开启团练序幕。</br></br> “不错,子厚你准备的很快,出乎了本官的意料。不错,很不错。”臬台大人一边听着朱平安的汇报,一边捋着胡须满意的点了点头,听到朱平安招降了六百山贼后,臬台大人有些担心的说道,“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山贼多是亡命之徒,匪性难改,不易管理,子厚团练止千人,招降的山贼就占了大半,如此怕是有隐患吧......”</br></br> “臬台大人,下官会以森严军纪约束这些山贼,若有违反,严惩不贷!”</br></br> 朱平安一脸坚定的回道。</br></br> 这是朱平安计划之中的事情,这些山贼编入团练之后,朱平安第一件事以及贯彻始终的事便是将军纪和服从灌注到这些山贼骨子里面去。</br></br> 一定要锻造出来一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团练。</br></br> 臬台大人闻言,微微点了点头,“子厚,尽管放手施为,不用姑息。”</br></br> “遵命。”朱平安拱手。</br></br> “关于团练驻地的话,子厚你觉的金山县如何?”臬台大人问道。</br></br> 金山县?!</br></br> 朱平安最近一直在研究江浙的地形图,这金山县自不陌生。金山县就位于应天西南六十余里处,距离应天不近也不远,算是应天的卫星县城。</br></br> 金山县北、东、南三面环山呈“勺”形,它之所以名为金山县,就是因为其境内东南有一座小山发现了金矿,因金矿而得名金山县。不过,金山县的金山早就在明初的时候就开采完了,现在成了一座荒山了。</br></br> 其实团练驻地并不挑地方,基本上有个面积足够的落脚地就可以。</br></br> 金山县作为团练驻地,并无不可。</br></br> 另外,一般领导问你什么什么怎么样的时候,其实领导心里面已经认定那什么什么了。</br></br> 所以,朱平安在臬台大人问后,便拱手道,“金山县距离适中,三面环山,很是适合作为团练驻地。”</br></br> “好,那就将驻地定在金山县吧。金山县虽然属于应天府,不过属于我们提刑司代管的分巡道内,在金山县整饬兵备也不无不可。而且,正如子厚所言,金山县距离适中,若是团练有变,应天可出兵助子厚掌控局势,若是应天有情况,子厚也可以率团练支援。另外,金山县距离苏淞也不算太远,若是苏淞情势危急,子厚也可率团练支援。”</br></br> 臬台大人点了点头说道。</br></br> “臬台大人所言极是。”朱平安拱手道。</br></br> 敲定金山县为团练驻地后,臬台大人就从身后的博物架上取下来一卷地图。</br></br> “子厚且看,这便是金山县地图,山水地势俱已标记在上,子厚觉的何地适合作为团练驻地?”臬台将地图在书桌上展开,用砚台、镇尺压住四角,对朱平安招了招手,示意朱平安近前观看,轻声问道。</br></br> 朱平安近前观看,臬台手里的这份地图毕竟是金山县地图,比自己所看的江浙地图要详细的多。当然,跟现代地图是没法比的,这古代地图是平面化的,不像现代那样复杂立体,只是简单标记了山水、村镇。</br></br> 当然,再简单,地图在古代也属于机密,寻常百姓是很难看到的。</br></br> 朱平安近前仔细观察金山县地图,寻找适合作为团练驻地的地方。</br></br> 朱平安在观看地图寻找的时候,余光注意到臬台大人一直在默默观察自己。</br></br> 朱平安意识到,臬台问自己金山县何处适合作为团练,大约也是考较吧,看自己是否知兵懂军略。</br></br> 挑选营地很重要!若是选错了营地,会有灭顶之灾。比如,三国庞德占关羽,庞德将营地选在了地势低洼之处,结果关羽掘开汉水,来了一个水淹七军,庞德军灰飞烟灭,庞德本人也身首异处,成就了关圣赫赫威名。</br></br> 于是,朱平安更认真了起来。</br></br> 吴起有言,安营扎寨有四大禁忌,分别是天灶、龙头、背水、向坡。</br></br> 天灶说的是谷口,也就是山谷谷口。若在山谷谷口之中安营,稍有不慎,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