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秋雨连绵,隐患滋生 (第1/2页)
“真是好雨知时节啊,咱们这稻子才归仓,老天爷就下起雨来了。”</br></br> 水稻收割之后,开始下起了小雨,已经归仓的人们,不由庆幸不已。</br></br> 秋收最怕的就是下雨了,一下雨,地里的水稻来不及收割,就会坏在地里,导致减产,晾晒的稻谷若是淋了雨,很容易发霉腐烂,那就更倒霉了。</br></br> 所以人们庆幸秋收后才下雨。</br></br> “今年水稻的产量虽然比往年低了些,但是咱们知县大老爷替咱们向朝廷申请减免了赋税,被倭寇祸祸的村子都免了赋税,没被倭寇祸祸的村子,也减了三成。今年咱们老百姓呐,总算是能过一个好年了。”</br></br> “是啊,老天爷好,知县大老爷也好。咱们总算是遇到好年了。只可惜知县大老爷过不了多久就要升迁走了,不知道下一任知县有没有咱们知县大老爷好。”</br></br> “别想了,像咱们知县大老爷这样好的知县,估计这辈子再也遇不到了。别的不说,就说特准囚犯回家秋收,哪个知县有这担当和魄力?!只要下任知县能有咱们知县大老爷三成好,我做梦就能笑醒了。”</br></br> 农忙过了,又是下雨天,做不了别的活计,人们坐在家中闲聊感慨。</br></br> 朱平安当初特准回家参加秋收的囚犯,在秋收结束后,也都如约返回监牢了,一个也没少。知县爱民如子,义释众囚秋收;众囚知恩图报,如约返监。这段故事又成了一段年度佳话,一桩奇闻,迅速从靖南向外传播。</br></br> 朱平安也不再是当初的无名之辈了,随着消息的传播,在民间声名鹊起。</br></br> 小雨淅淅沥沥,虽然下的不大,但是连着下了两天两夜,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br></br> 人们对于这场连绵不绝的小雨都是持欢迎态度。秋也收了,仓也归了,愿意下就下吧,正好可以趁机在家里猫上几天,好好的休息休息。</br></br> 人们都在家里猫着,矛盾纠纷大减,基本无人来县衙争讼;加上下雨出不了外业,计划之中的修补城墙、修建烽火台等也只能往后推迟了起来,县衙一时间清闲了许多。</br></br> “兵之贵选,尚矣,而时有不同,选难拘一。若草昧之初,招徕之势,如春秋战国用武日久,则自是一样选法。方今天下承平,编民忘战,车书混同,卒然之变......”</br></br> 朱平安难得清闲了许多,开始搜索记忆,默写复原现代看过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一边默写复原,一边揣摩研究,领悟其中神髓。</br></br> 《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都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军事经验总结,对于如今的大明再适用不过了。这就是朱平安领先几百年经验的优势,如今戚继光还在登州卫指挥佥事任上,还要沉淀数十年,才能总结出这两本军事名著,而朱平安就已经可以提前汲取这两本军事名著的营养了。</br></br> 朱平安这段时间之所以用心于《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这类军事典籍,一来是因为江南倭患如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且未来不久就会全面爆发,越演越烈;二来是因为朱平安被任命了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大明与前朝相比,取消了团练使,改以按察使、兵备道分统团练诸务。朱平安在接到升职公文的时候,听送呈公文的官员说了,浙江境内的分巡道有杭严道、宁绍道、嘉湖道、金衢道等4个分巡道,因为自己靖南抗倭成绩突出,上面有意让自己以提刑按察使司佥事身份分统某一分巡道的团练、屯粮事务。</br></br>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既然知道自己就任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后,很可能分统一分巡道的团练事务,那就得快些充实自己的军事知识,提升自己的军事指挥等素养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事无小事,必须要一万个用心。</br></br> 其实,对于分统团练,朱平安内心是很期冀的。</br></br> 朱平安之前发过誓,誓要清除大明境内所有倭寇,引长军鞭挞岛国倭酋。现在有了染指军事,实现誓言的机会,朱平安自然要做好充足准备,牢牢的把握住这次机会。</br></br> 倭患一来,生灵涂炭!</br></br> 我不能忍!</br></br> 长夜漫漫,雨声相伴。朱平安一直研读至三更左右,才意犹未尽的熄了灯,去卧室休息。</br></br> 小雨一直淅淅沥沥下了五天,朱平安是在中午用膳的时候,听画儿嘟囔了一嘴,才忽然意识到这场连绵不绝的秋雨已经下了整整五天了,中间基本没停过。</br></br> 朱平安忽然想到了什么,不由放下筷子,快步走到门外,察看院子里的雨量。</br></br> “姑爷,姑爷,这虾酥凉了可就不好吃了,还有那鱼翅羹得趁热喝才好喝。”</br></br> “呀,差点忘了,姑爷,外面还下着雨呢,要撑伞才行啊,雨淋湿了,容易风寒的。你要是身体不舒服了,小姐知道了,一定会骂婢子没照顾好姑爷的。”</br></br> 包子小丫鬟画儿见朱平安没吃两口就放下筷子出门,不由鼓着小嘴说道,手忙脚乱的用碗、盘将菜肴盖上,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