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77章 皇后的丰厚赏赐 (第1/2页)

加入书签

李世民拉着自己爱妻的手,细心的叮嘱着。

长孙皇后体弱多病,一直身体都不好,又总是为他着想,好一点就不再服药。

说什么太过浪费,所以才会二次病倒。

这一次李世民不希望长孙皇后出现任何状况。

“二郎放心,慎儿都已经安排妥当了,为了让妾安心服药,元正前慎儿运来了一车的珍贵药材。

把立政德一间偏殿堆的慢慢的,估计够吃一两个月了。

哎呀,慎儿这孩子,就是心善,仁义,孝顺,而且从来都不拿这些事出去扬名。

说这都是他的分内之事,为人谦逊低调,我这心里甚是感动。

一直以来妾也没有真正的给过慎儿什么赏赐,今日突然想起,妾在城南不是还有一处庄子和五万亩两天么?

妾准备连同庄子里的食邑一同赏赐给慎儿,二郎你觉得怎么样?”

从长孙皇后说李慎心善开始,李世民的脸上就一直是不屑的样子。

对长孙皇后说夸赞的话嗤之以鼻。

自己的儿子什么样,他还能不知道,大家都在一起玩十多年了,谁还不了解谁啊。

就这货心善?还仁义?

这货赚钱的时候那才叫心善,可善了。一文钱的东西他不卖一贯钱就是心善。

还仁义呢,长安城里的那些纨绔被他忽悠的被卖了还帮李慎数钱呢。

对李慎深信不疑,鞍前马后,心甘情愿的充当李慎的马前卒。

多少次惹祸都是这群纨绔上,李慎在后面摇旗呐喊,事发之后置身事外。

至于说谦逊低调,李世民暗自摇头不说也罢。

李慎就不知道这四个字怎么写。

“二郎,你说妾的赏赐少不少?”正当李世民腹诽的时候,长孙皇后再次询问道。

李世民这才看向长孙皇后

“观音婢,良田倒是可以,但庄子已经逾越了礼制。

老十已经有一千五百食邑,已经超过了亲王应该有的份额。

你的那个庄子有食邑千户,这样一来他岂不是有实封两千五百户?”

唐礼规定,亲王食邑万户,但这是虚封,实食邑也就是说白了实封一千户。

这已经很多了,普通的公主才实封三百户。

李慎因为救了长孙皇后多给了五百户实封,当时连魏征都反对。

现在皇后居然要在给李慎实封一千户,恐怕这连宗室都得站出来反对了。

实封的税收基本都是亲王的,租佣调三种。

而且实封的食邑以后就是李慎的家奴,只要不被收回,世代服侍纪王府。

要知道两千五百户食邑,至少有上万人口。

“二郎,这些年来,慎儿孝敬给我的东西,加在一起价值几何?

就算五十万亩良田也低不了。

而且妾听闻纪王府的食邑都过的很好,家家富足。

这些食邑跟随妾多年,也算是辛苦,让他们跟随纪王府也是对他们一种赏赐吧&nbp;。”

长孙皇后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只赏赐一些田地有些轻了,这一千户食邑才是重点。

李世民用手捏着自己的眉宇间,他有些头疼。

皇后这般坚持,他又不能直接拒绝,毕竟这是皇后的一片好意。

可是这事要是做了,一定会闹到朝堂之上的。

别说是世家士族,就连三省六部也不会同意这件事,这属于逾制了。

而且逾的有些离谱。

实封和虚封是不一样的概念,意义更加不同。

“怎么?二郎觉得此事不妥?”长孙皇后看到李世民有些发愁的样子询问道。

“姐姐,妾替慎儿谢过姐姐的好意,不过心意到了即可,就不要让陛下为难了。

祖制如此,不可为也。

而且慎儿现在这般骄纵,姐姐再赏赐他东西,慎儿还不更加肆无忌惮。

如今管教他,妹妹都很头疼了。”

看出李世民有些为难,韦贵妃连忙婉拒,并且给两人找了一个台阶。

其实他也是怕自己的儿子树大招风。

现在都这么能折腾,若是在给他几千人那还得了?

“妹妹可不能这么说,十余年来,我从未真正的赏赐过一次慎儿。

都是慎儿一直在孝顺我,这让我心中有些过意不去。

总是觉得亏欠了慎儿许多。”

长孙皇后很坚定。

李世民很想说赏十万亩良田也行&nbp;,实封就别赏了,要不然他免不了去朝中费一番口舌,与群臣唇枪舌战。

“陛下。”

就在此时,身旁的王德见此情形低声唤了一声。

李世民听到后身体靠后附耳过去,王德躬身在李世民耳旁轻声的说道

“陛下,老奴觉得还是同意皇后娘娘的意见吧,太医说皇后最怕有心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