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1章 地主家也没余粮啦 (第1/2页)

加入书签

一个下午,方言在馆长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外宾服务部库存的9046张画中的一部分。

“方老师,您可要考虑清楚了。”

馆长一脸严肃道“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不是一两万,而是二十多万!”

“就像您几位不忍心让这些字画流传到海外,我同样也舍不得。”

方言一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样子,毕竟,这种“入地狱”的机会并不多见。

哪怕是倾家荡产,自己也要筹到钱!

梭哈,是一种智慧!

“……”

馆长等人面面相觑,情绪激动。

方言为难道“不过您得容我筹措一段时间,毕竟这是一笔大数目。”

“理解,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馆长点下头,说解散外宾服务部需要走流程,等所有流程走完,至少要等到明年开年。

再加上清点和整理这9000多幅画,需要对照台账,这又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粗粗一算,可以有五个月的时间来筹钱。

“那敢情太好了。”

方言打开公文包,准备先付一部分订金。

一沓沓大团结落在桌上,仿佛砸在在场众人的心头上,这样的画面实在太有视觉冲击力了!

馆长等人看到方言的经济实力,很高兴。

但对他付订金的做法,国营单位并不能接受,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财货两清。

“那好吧。”

方言叹了口气“不过这个消息,如果被那些外商知道的话……”

“方老师,您放心!”

馆长信誓旦旦地保证“就算他们想要买,我们也会优先考虑您的。”

“谢谢馆长!”

方言和他握了握手。

“哪里的话,是我们要谢谢方老师。”

馆长道“把这批画交给您,总比交给那些外商要好。”

“我现在就去想办法筹钱。”

方言心里盘算着。

每幅的均价在24元,一共要拿出217万。

把《一代宗师黄飞鸿》的稿费、《高山下的环》编剧费这些,零零总总,加在一块,也不过是九牛上的一根毛而已。

不过,自己之所以敢放出豪言,来个包圆,依仗的是在日本出版的《那山那人那狗》。

的销量差强人意,卖了151万册,一本售价600日元。

有斐阁首印的1万本,2個月之内售罄,之后连续加印了3次,每一次都是2000册。

虽然只有4200多名个人读者买了单行本,但好在大部分被邮局系统内部采购消化。

距离有斐阁下一次加印,还有一段差距。

估计要等到《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在日本上映,打响知名度,才能帮打开局面。

可不管怎么样,稿费都是要按16万册的印刷总量来给,方言陆陆续续地已经收到了11万左右的外汇券,全部都是税后。

按照黑市上“1:13”的汇率行情,可以换到143万rb。

再加上之前剩下的稿费,离217万,还差个三四万。

以方小将的人脉,这笔钱可以轻而易举地借到手。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何必去借呢?

………………

和馆长等人走出仓库,方言和久等的韩跃民他们汇合,就见迈克已经挑好了送给家人们的礼物,从包里取出一沓外汇券。

点好了钱,找好了零,开好了票,工艺品也已经打包整理好,银货两讫。

馆长等人洋溢热情地把方言他们送出历史博物馆,站在门口,挥手告别。

韩跃民整个人很迷糊,仿佛活在梦里还没有醒来,特别是听到方言做出的决定。

“岩子,你真的打算掏这么多钱来买画?”

“姐夫,您说呢?”

“可是……可是……”

韩跃民感觉到不值当。

这么多钱,完全可以做很多更有意义的事,远的不说,就说自己如果有这一笔巨款,完全可以买上一堆织袜机,直接开一个袜厂。

而小舅子竟然把这么多钱,全砸在看上去毫无价值的字画上,简直是天大的浪费!

“姐夫,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叫‘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

方言笑了笑“这些字画的升值空间很大,我这么做等于是在投资未来。”

“投资未来?”

韩跃民眨了眨眼,琢磨出味儿来。

方言笑道“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韩跃民半信半疑说“可这数目也忒大了,你真的拿的出来吗?”

“确实,暂时拿不出那么多。”

方言摊了摊手,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如果我没把钱拿去买织袜机了,倒是可以全借给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