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千九百二十一章 他的极致 (第1/2页)

加入书签

三丈高的镜面之上,一道金色的光芒,笔直的冲天而起。</br> 就彷佛是一条金色光龙,破茧而出一般,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天空之上攀升着。</br> 而所有人也立刻开始以神识,计算着这光芒的高度。</br> 就连姜云自己,也是饶有兴趣的抬起头来,看着这照己镜的光芒。</br> 说实话,他虽然不在意自己的血脉浓度到底有多强,但他倒是有兴趣知道,自己觉醒了一次后的血脉,到底具备了多少的浓度。</br> 和那位三祖相比,又有多少的差距。</br> 光芒攀升的速度很快!</br> 一百丈,两百丈,五百丈,一千丈!</br> 三息时间,光芒就达到了一千丈,停了下来,照己镜也同样恢复了静止。</br> 而这让姜氏不少人的脸上已经露出了震撼之色。</br> 照己镜光芒的散发,并非是一次性的,而是要分为好几次。</br> 但第一次出现的光芒,极为重要。</br> 光芒的高度越高,攀升的时间越短,那就几乎可以判断出来,鲜血主人的血脉浓度越强,自然,资质和天赋也是越高。</br> 而如今,三息达到千丈,这个速度,在姜氏自从出现了照己镜之后,除了三祖之外,再没有人能够超过姜云了。</br> 哪怕是当初的道天佑,都是在五息之后,才达到了一千丈。</br>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着姜云这照己镜的光芒,就一定能够超过姜天佑。</br> 甚至也有可能,照己镜都不再会有光芒继续散发,就是定格在千丈高度。</br>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等待着照己镜的光芒,会不会继续攀升!</br> “嗡!”</br> 数息之后,照己镜再次发出了颤动,其上那千丈高的光芒也紧接着开始了继续的攀升。</br> 而且速度,竟然比第一次还要快。</br> 以至于,那些神识较弱的修士,计算光芒高度的时间,根本都比不上光芒攀升的速度。</br> 而且,这次光芒不再是百丈百丈的攀升,而是千丈千丈的攀升。</br> 三千丈,四千丈,五千丈!</br> 一息千丈!</br> 当又是三息时间过去,光芒第二次停止了攀升,照己镜也再次恢复了平静。</br> 这一刻,不止是这偌大的广场之上是一片死寂,就连整个姜氏族地,甚至包括了姜氏族地之外的界缝之内,也全都是一片死寂。</br> 因为,五千丈的金光,哪怕是站在界缝之中,也能看的非常的清楚。</br> 被姜云留在山海界内的南风宸,看着那冲天的金光,脸上忽然露出了一抹期待之色道:“照这光芒攀升的速度和高度来看,姜云觉醒一次后的血脉浓度应该就不低了。”</br> “那他二次觉醒的话,会不会达到他姜氏始祖的十成。”</br> “甚至,有没有可能,让姜云,血脉越祖!”</br> 躲在姜氏族地之外,暗影阁的四名强者之中,那为首的大帝发出了一声感慨道:“光亮五千丈,即便不在继续攀升,那按照阁主的意思,这姜云也已经具备了接受礼物的资格了。”</br> 在他身后的准帝不解的问道:“大人,为什么?”</br> 大帝淡淡的道:“姜氏这照己镜的光芒,主要映照的就是族人的血脉浓度。”</br> “整个姜氏之中,除了那些大帝和准大帝外,能让照己镜光亮五千丈的,加在一起,不会超过十人!”</br> “这就足以说明,姜云的血脉浓度是极高。”</br> “至于为什么他能够具备接受我暗影阁礼物的资格,那就要问阁主了,我也不知道。”</br> “毕竟,这份礼物,是阁主为他准备的!”</br> 从这位大帝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对于姜氏的照己镜,甚至对于整个姜氏的情况,都是极为的了解。</br> 而他说的也没错。</br> 整个姜氏,几乎所有族人,都能让照己镜亮起光芒。</br> 但是可以分为好几个档次。</br> 绝大多数的族人,亮起的光芒长度,都在千丈以下!</br> 能够达到并超过千丈的,血脉浓度已经算是可以的,族中也会有意识的培养培养。</br> 简单的说,就相当于是三流的天骄。</br> 再往上的一档,是三千丈!</br> 能够达到这个高度的,那血脉浓度就是相当不错,可以作为天骄来培养。</br> 而这样的族人,在姜氏之中,也就只有数百人而已。</br> 像如今的大多数的族老,包括一些老祖,都可以算作是这一档中的。</br> 三千丈之后,就是五千丈。</br> 这个高度,那就意味着血脉浓度是非常的可观,未来可期,是族中重点培养的对象,是族中的一流天骄。</br> 在姜云到来姜氏之前,嫡系的姜神隐,旁系的姜弓长,姜辰和姜列,就是这个范围内的。</br> 所以,他们在家族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被认为是姜氏未来族长的争夺者。</br> 至于五千丈之后,在姜氏的定义之下,那就是堪比妖孽一般的存在。</br> 姜氏除了三祖之外,也始终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族人,直至道天佑的出现,让照己镜的光芒,最终达到了九千丈!</br> 这也是为什么,道天佑在滴血认祖之后,就被整个姜氏毫不吝啬的供应一切所需要的修行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