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风起云涌 (第1/2页)

加入书签

就在姜云进入咫尺天涯的同时,偌大的道域之中,正有着无数修士,带着浓浓的杀气,从四面八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着山海界所在之处赶来。</br> 姜云猜测的一点没错。</br> 道尊的那道诏书,成功的激起了道域修士对于姜云的愤怒和痛恨,让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将姜云击杀,将山海界覆灭,保卫自己的家园。</br> 只不过,他们本来不会这么快就下定决心前来山海界。</br> 毕竟,关于姜云的事迹他们都听到了太多。</br> 问道大比之时,有无数人亲眼目睹了姜云是如何对抗整个问道宗的。</br> 道尊的诏书之中,他们更是看到了姜云攻打三大道宗的画面。</br> 因此,他们担心自己去诛杀姜云不成,反过来被姜云所杀。</br> 可是随着道神殿传来的一个消息,却是让他们下定了决心。</br> 这个消息,就是道二代表道神殿,再次召集了大量的强者,二次攻打山海界。</br> 道神殿代表着道尊,在所有修士想来,道二二次攻打山海界,必然是道尊的意思,而既然有了道尊的率领,他们还有什么好害怕的,所以这才蜂拥而来。</br>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道二这次的行动,并没有经过道尊的允许,而是他私下为之,甚至消息也是他故意放出去的。</br> 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因为他对姜云的恨。</br> 他永远也无法忘记,当年刚刚迈入天佑境的姜云竟然打的他狼狈逃走。</br> 甚至直到现在,他的体内还有着姜云留下的封印,未曾解开。</br> 因此,在得知姜云归来的消息之后,他就已经坐不住了。</br> 随着师父发出了诏书,他也终于下定决心借此机会去杀了姜云。</br> 不过,他也是有恃无恐,毕竟师父所下那道诏书的目的,本就是为了激起所有人对于姜云的仇恨,借所有人之手,去灭掉山海界和姜云。</br> 那么自己作为师父的弟子,替师父出手,也是合情合情。</br> 在他的召集之下,虽然如今道域只剩六大道宗,但是这一次,竟然邪道宗也主动派人前来。</br> 再加上五行道宗虽灭,但是五行子等顶级强者仍然活着,他们想杀姜云的意愿,甚至都要超过了自己。</br> 更何况,如今的山海界内,几乎如同死域,恐怕也就只有姜云这一位强者了。</br> 因此,这一战,他相信自己绝对不会再重蹈上一次的覆辙,一定能够在付出极小的代价之后,轻易的击杀姜云。</br> 道二的算盘虽然打的好,但是他并不知道,其实此时此刻,正在朝着山海界赶去的众多修士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去攻打山海界。</br> 恰恰相反,他们是为了保护山海界,保护姜云。</br> 比如说,一名相貌极为美艳的中年美妇,身形移动极快,脸上带着一抹焦急之色,身上始终有着淡淡的金色雷霆缠绕。</br> 而在她的身后数万里之遥,则是有着上千名修士咬牙紧追,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同样的雷霆环绕。</br> 这个美妇,就是雷母!</br> 当年问道大比之后,姜云消失,雷母在道域之中寻找姜云未果,最终在无处可去的情况下,进入了雷亟天。</br> 毕竟,她被封印在雷亟天无数年的时间,虽然重获自由,但是却也在心中将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家。</br> 再加上姜云击杀了当初的雷亟天主雷暴一脉,又亲手将雷亟天内的最后一道道雷送给了一个名为魏恒的年轻人,使得魏恒取代雷暴,成为了新一任的雷亟天主。</br> 不过,在魏恒等人的心中,却是认为姜云才是真正的雷亟天主。</br> 因此,雷母爱屋及乌之下,干脆就隐身在了雷亟天内,亲自指点魏恒,以及众多修士的修行。</br> 但为了不让外人知晓她的存在,她将雷亟天近乎封锁了起来。</br> 雷亟天的修士,绝大多数都是雷修,而雷母是万雷之母,可想而知,有了她的亲自指点,整个雷亟天的实力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暴涨。</br> 自然,雷母也依然没有放弃的在继续打听着姜云的下落。</br> 而第一次道二攻打山海界的时候,也并没有通知雷亟天。</br> 一来是因为道二当初就是在雷亟天内,当着众多修士的面被打的狼狈逃走,让他实在是没脸再来;</br> 二来,则是雷亟天中,上到雷暴,下到雷暴弟子,全都已经身陨道消,雷亟天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强者,所以,雷亟天被道二直接忽略。</br> 这也就使得雷母并不知道道二要攻打山海界的事情。</br> 可是这次,道尊的诏书却是同样送到了雷亟天。</br> 对于道尊,雷母绝对可以算的上是了解之人了。</br> 虽然她也不确定诏书的内容是不是真的,但不管真假,既然道尊要对付姜云,她当然不会同意,所以这次她同样带着魏恒等雷亟天内的强大修士,赶向山海界!</br> 除了雷母之外,还有一群在黑暗之中疯狂奔行的妖兽。</br> 为首的妖兽头生双角,形如狮子,口中还在喃喃的道:“小子,你可千万别有事,不过我知道你肯定不会有事的!”</br> 这只妖兽,自然就是白泽!</br> 他和姜云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必说了,第一次攻打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