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七章 老兵居杜阳城郊韦康任凉州刺史 (第1/3页)

加入书签

八月初,军师成公英从漆县送来捷报,栒邑之战大获全胜,联军四路合攻豳乡镇,斩栒邑县县长马兰羌首领裨将军滇拔,全歼其近五千马兰羌步骑和一万四千部落人口。</br></br> 由于敌军民抵抗顽强,马兰羌兵将无一存活。</br></br> 庞德、马超等均未来得及救援,栒邑之战就已结束,故,联军的阻援各部和友军无损失,已撤回驻地。</br></br> 联军占据栒邑县后,漆县的新平羌兵调往栒邑县县城和豳乡镇驻扎。如遇马超主力攻击,来不及退回漆县时,可退往北地郡。</br></br> 收复栒邑县还有一个好处,北地郡与栒邑县接壤的边境受到马超及东羌军的压力化解了,北地太守索湛可抽调一些兵去加强廉县的防守。</br></br> 马兰羌残留羌民仅六千人投降,皆为老幼妇孺,押解到栒邑县县城,交给新平太守胡宝处置。残留羌民一齐跪下,乞求给条活路。</br></br> 胡宝见马兰羌余众十年内难成军,于是在栒邑县划出一块草地给马兰羌民,决定保留马兰羌部落。</br></br> 成公英从漆县新平羌部落选出一个年轻人滇余到栒邑县去充当马兰羌新首领。</br></br> 新平太守胡宝推举栒邑县望族霍家的霍泉为栒邑县县长,霍泉兄霍性乃曹操的度支中郎将,早年追随曹操。成公英与霍泉面谈后同意报给韩遂认可。</br></br> 联军共计战死一千七百五十三人,伤八百八十六人。其中汉兵死五百三十人,伤三百二十一人;长离川烧当羌兵死六百一十人,伤四百五十人;发羌兵死六百一十三人,伤一百一十五人。</br></br> 伤兵全部送往允吾疗部。</br></br> 韩遂回信,接受霍泉出任栒邑县县长,并请成公英返回陈仓休息,并准备攻取下一个目标,持续削弱马超和东羌的地盘。又命探部与曹操的度支中郎将霍性接触。</br></br> 暂居汉安郡杜阳县的卢水胡牙门将彭析继任部落首领后,兵力只剩二百,民一万八千口。</br></br> 彭析和校尉彭冉、彭旁等见北地郡已太平,来陈仓拜见韩遂,向韩遂提出要求返回北地郡家乡卢水附近。</br></br> 韩遂见卢水胡精壮尽失,十数年内难恢复到数千兵力,但至少可助守北地郡。</br></br> 于是和北地太守索湛来往信件商议后同意放行。彭析仍算是联军的主要首领之一,待伤兵归队后,兵力会稍有恢复。</br></br> 九月,西域长史杨曾和戊己校尉任涉联名信送达韩遂手中,信中提到几件事。</br></br> 第一件事,在雍州敦煌郡效谷县曹家庄苑屯田的四千敦煌汉军已移交给敦煌太守马艾,割交给敦煌郡的官将计有一名都尉、五名别部司马、十名曲长、五十名屯将,八十名官吏。</br></br> 第二件事,西域汉军六千四百人编制中死亡之人已通过向各地散农和羌、胡人招募来补充,但当下计有四百名老兵,年龄已过五十,常年戍边已累垮了身子骨,不适合再在西域服役,而其在全国各郡县的家庭、家族、亲人因在乱早已不存在,希望集中到三辅一个县定居养老。</br></br> 第三件事,这四百人的编制无法补满,西域汉军将按六千人的编制维持:</br></br> 戊己校尉城(高昌壁城)一千五百官军;</br></br> 宜禾都尉城(伊吾城)七百五十官军;</br></br> 戊部侯城(金满城)七百五十官军;</br></br> 柳中城一千五百官军;</br></br> 渠犁城(尉犁、尉黎)七百五十官军;</br></br> 楼兰城七百五十官军。</br></br> 第四件事,近年来,西域长史府利用于阗国韩家支援的钱节余部分,每年向车师前部、车师后部、蒲类诸蕃国购买田地或用于开垦荒地,修缮蓄水渠等,分走四百老兵后,屯田所收获的粮食可基本解决自给。</br></br> 但遇大旱年则需对外购粮,故仍存有余钱,以备灾荒。感谢韩家,在割交走敦煌郡的兵将和官吏后,对西域长史府和戊己校尉的钱支持依旧不减。</br></br> 韩遂见信顿时明白杨曾是想甩掉老兵包袱,节存更多的钱,以备不测之用。</br></br> 韩遂本想推给安定杨家和汉阳杨家承担,但杨家必然不愿意接收这么多老兵,杨曾必然会把事捅到朝廷,或许钟繇有机会插手西域之事。</br></br> 故此时与杨曾闹僵了,对联军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只能忍受,接下这批老兵。</br></br> 杨曾也是绝顶聪明之人,来信前一定反复推算,料定吾只能同意。</br></br> 正好卢水胡部落刚离开杜阳县,韩遂回信,同意将西域的退役无家的老兵安置在杜阳县。</br></br> 右扶风郡美阳县曾收留过联军的五千退役无家老兵,自耕自足。韩遂有意将这两个县变成无家老兵安置地。</br></br> 杨曾的来信恰好提醒了韩遂要关注无家老兵。韩遂次日带着征西将军府左丞牛谦等人赶到美阳县,去探望退役无家老兵。</br></br> 美阳县县长韩粟、宛冯校尉部校尉韩春、江家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