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三十七章 陈仓城血战联军先登营伤亡四成 (第1/3页)

加入书签

扎营后,王国和韩遂分头检视各大营组建的先登营。</br></br> 西大营先登营,总计二千二百兵:王国部三百;韩家军九百;李参部一百;零参部三百;吕其部三百;郝宽部三百;</br></br> 北大营先登营,总计二千二百兵:宋建部六百;滇木部六百;马腾部一千;</br></br> 东大营先登营,总计二千零三十兵:零坚部三百;彭格部三百;伊德部一百;韩家军韩仁部六百;杨腾部三百;蒲渊部三十;雕零赤部二百;滇吾部三十;雕零迭部三十;金方部四十;韩家军东起部一百;</br></br> 南岸大营先登营:武都郡窦茂等十一部的三千;韩家军五十水部步兵。</br></br> 先登营兵卒合计九千四百八十人。</br></br> 围城第四日巳时(9~11点),王国下令第一波攻城。</br></br> 三十辆抛石车抛出的石块从东、西、北三面先分别砸向陈仓城外的护城河中。填满河后,又抛向城头和城中。</br></br> 王国、韩遂等首领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抛石车同时发威,兴奋无比,连声叫好。</br></br> 数千大石头砸入城中后,城中竟无甚反应。联军众首领估计城中被砸的死伤一片了。</br></br> 中午饭后,王国一挥手,兵卒推动三十个箭台从东、西、北三面向城墙靠近,射程内时,每个箭台上的十名弓手开弓射箭,箭如雨下。半个时辰内射入城中一万五千枝箭。</br></br> 城中突然有反击,大石头从城中飞出砸向联军阵中和箭台。联军不少兵卒中石身亡,三个箭台顷刻被砸垮,弓手死伤多人。</br></br> 王国大怒,命擂鼓攻城。</br></br> 先登营一半兵卒冲出阵,每一百人护着一个云梯向城墙根冲去,到达城根,架上云梯就开始攀爬。</br></br> 城墙上守军这时才冒头,用石头砸,向下射箭和弩矢,倾倒白灰、脏水、烫水等。先登营倒下一片。</br></br> 韩遂观战,见不利,提醒身旁并马而立的王国,王国只好下令鸣金收兵。</br></br> 南岸发出的一艘大船燃起大火冲向水闸门。十组四船并体船靠近南城,船头高台上的氐兵推出搭板搭住城墙,船仓里的氐兵登上高台踏着搭板跳上城墙,与守军对杀起来。</br></br> 南城一部分守军围住登城的氐兵厮杀,一部分守军向船上扔火把和巨石,船受重,船体吃水渐深,高台从与城平齐变得低下去许多。</br></br> 后继氐兵无法登城,已登城的氐兵很快就被杀光,抛尸下水。</br></br> 水闸门守军从城楼向下泼水,烧水闸门的大船上的大火熄灭,韩家水部部曲驾着另几艘大船拖着这个大船向南岸撤去。</br></br> 第一波攻城失败了。西大营召集联军众首领开会,各大营报上来先登营死伤名单,死三百八十人,伤五百五十人,占先登营总数九千四百八十人的近一成。</br></br> 韩遂命将伤兵用船送回冀城,再从冀城用辎重马车送回允吾城疗部。</br></br> 石头扔进城中似乎未伤及城中守军,反而被守军反抛回。</br></br> 箭台射出的弓箭也可能未射中一人,反被守军收集起来利用。</br></br> 每面城墙上始终保持着五百多守军,城中守将高硕实不简单。</br></br> 韩遂指出联军兵卒均为骑兵,兵器几乎都是长矛,攀云梯时,一手抓住云梯攀爬,一手提着矛枪,无法遮挡城墙上泄下的箭、水、灰等,不是双手攀爬,上梯太慢。长矛在接近城头时确实比刀有效,但在城头上格斗反不如刀盾。</br></br> 王国承认经验不足,未曾想到长矛的弊端。</br></br> 杨腾提议给先登营兵卒每人配一个盾牌。</br></br> 军中只有韩家水部五百人有五百个盾牌和五百把刀,韩遂答应收上来。</br></br> 东、西、北三面先登营各配一百个盾和一百把刀,二百个盾和二百把刀留给南面用。换五百根矛枪给韩家水部部曲用。</br></br> 攀云梯之卒一手举盾,刀别在背部腰绳里,一手攀爬。</br></br> 金方提议抛石车抛出的石头不要扔进城中,城中可能有坚棚或地道藏身,不如扔到城下,成石山后,持矛枪的兵卒可攀石山杀上城墙。</br></br> 蒲渊补充提议抛石到城门一侧,另一半留给云梯和箭台。</br></br> 宋建提议动用冲车撞击城门。</br></br> 吕其提议加快地道挖掘。</br></br> 韩潼提议百船齐上,来不及建船头高台,从东、西、北三面各调拨三个云梯给南部,尝试在船上架云梯登城。</br></br> 王国、韩遂一一采纳。</br></br> 三天后,王国下令发动第二波攻城。</br></br> 首先,抛石车从东、西、北三面向当面城门的右侧城根下抛石。整整抛了二个时辰,大部分石头在城根下堆成山,渐渐又形成坡。</br></br> 王国命停止抛石,全军先登营齐上。</br></br> 五十人护着一台冲车运到城门下,撞击城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