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主角登场 (第1/2页)

加入书签

在金山县挑选营地,必须避开天灶、龙头、背水、向坡这四个大禁忌。朱平安扫视地图,将地图上符合四大禁忌的地方全都拉入黑名单。</br></br> 理论上来讲,其他地方都可以作为民团驻地。不过,虽然理论上都可以作为驻地,但还是要优中选优,挑选一处最适合作为民团驻地的地方。</br></br> 朱平安研究古今兵法以及上下五千年战史,总结出一个挑选驻地的标准:背山面水。</br></br> 驻地面水,首先可以解决军队水源问题,其次水也可以作为天然防线,防备敌人从对面过来偷袭;驻地背山,首先大山就可以作为天然屏障,其次可以占据山地的制高点,无论是侦查还是居高临下攻击敌人,都具有天然优势,另外背靠大山,一旦战事不利,则可退居山中......</br></br> 按照这个标准,结合金山县实际情况,朱平安发现了两处适合安营的好位置。</br></br> 其中一处远离村镇,一处距离村镇位置适中。</br></br> 朱平安斟酌了片刻,确定了目标,伸手指着距离村镇位置适中的地方,对臬台大人说道:“臬台大人,下官以为此处适合作为团练驻地。”</br></br> 朱平安之所以挑选这一处作为驻地,是因为此地距离村镇位置适中,既不会过于打搅老百姓,也可以方便民团从村镇得到补给,而且若是有倭寇进犯村镇,民团也可以就近救援。</br></br> “子厚为何选中此处作为驻地啊?”臬台大人问道。</br></br> 朱平安简单的解释了一番,臬台大人听后,看着朱平安点了点头,“好,那就以子厚选中的此地——桃花集作为驻地吧。我昨天去都督府公干,顺便请教了几位将军,他们给出的驻地建议也包括桃花集。另外,根据金山县县志记载,伪元时期,逆贼王保保也曾经在桃花集驻兵。”</br></br> 原来臬台大人昨天专门去请教过都督府的专业人士啊,如此说来,今日果然是考较自己。</br></br> 朱平安闻言,心中确定。</br></br> “臬台大人,事不宜迟,既然驻地已定,下官明日便启程前往桃花集。”</br></br> 朱平安拱手道。</br></br> “不急,不急......子厚后天再启程前往桃花集不迟。”臬台大人摆了摆手。</br></br> 不急?!后天再启程不迟?!如今江南倭患日益严重,还不急吗?!</br></br> 朱平文闻言,疑惑的抬头看向臬台大人,难道说明日有什么要事?!</br></br> 臬台大人看出了朱平安的疑惑,轻声说道,“本官接到通知,明日圣上钦点的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就要到应天了,我等都要前往迎接,子厚却是不好缺席。”</br></br> 圣上钦点的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就要到应天了!!!</br></br> 朱平安闻言,瞬间一震,虽然臬台大人没有说这位新任浙江巡按御史的名字,但是熟知历史的朱平安却又如何会不知道呢,抗倭历史的主角要登场了!</br></br> 胡宗宪!</br></br> 没错,根据历史记载,这一年,嘉靖帝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br></br> 由此,胡宗宪开始了抗倭主角的生涯。</br></br> 其实,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并不是多大的官职,相反,这也就是个七品官。</br></br> 不过,虽然是七品官,但是他牛就牛在“巡按”二字上,“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br></br> 什么意思?!巡按监察御史是代天子巡狩,自布政司、提刑按察司等省级三品以下的官员,他们的政绩和才能都是由巡按御史考核。对于布政使、按察使等三品大员也有考察和举荐之权,还可影响总督和总兵武将。地方上的事务,大的事情需要上奏朝廷,请旨行事,哪怕是三品大员,只要巡按御史握住证据把柄,也可以分分钟让他罢官戴罪!如果是小事的话,巡按御史可以当机立断。至于大事和小事怎么区分?!在明朝,并无明文规定大小事范围,巡按御史可以自己判断......</br></br> 这权力跟钦差大臣相比,也差不了太多。</br></br> 可以这么说,巡按监察御史是一个官职虽小,但是权力极大的官职。</br></br> 这是洪武大帝设置的官职,他有意设置了一个级别小、权力大的官职,限制巡按御史的品级,但是给予其极大的权力,避免巡按监察御史成为权臣。</br></br> 这是洪武大帝的平衡之道。</br></br> 巡按御史的到来,对于江浙官场来说是一件大事,对于提刑司来说更是大事。</br></br> 巡按御史的权力与提刑司有着交叉,而且根据《宪纲》以及近年来的发展演变,巡按御史已经事实上成为提刑按察司分巡道的顶头上司了。分巡道的事宜要直接向巡按御史详细汇报,听候巡按御史的批复。</br></br> 虽然朱平安整饬兵备,并未提领分巡道,但也免不了受巡按御史辖制。三品以下官员的政绩和才能都是由巡按御史考核巡,自己不过是五品,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