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四个耳光 (第1/2页)

加入书签

金圣叹有何资格做你的知己?!</br></br> 呵呵,若是金圣叹也无资格做你的知己的话,那天下就没有人可以做你的知己了。</br></br> 朱平安看着油腻胖子微微笑了笑,缓缓说道,“金圣叹如胡兄一样,多次参加过科举考试。”</br></br> “这又如何,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海了去了,他们都能做我的知己吗?!如果按你这个逻辑理解的话,那我就海内存知己,到处是知己了。”</br></br> 油腻胖子摇了摇头。</br></br> “我举两个例子,胡兄自己判断金圣叹此人是否有资格做你的知己。”</br></br> 朱平安微笑道。</br></br> “呵呵,汝且道来,我听听看。”油腻胖子一脸漫不经心的回道。</br></br> “有一次他参加了科举考试,题目为‘吾四十而不动心。’”朱平安缓缓说道。</br></br> “此孟子之言也。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油腻胖子饮了一口茶,漫不经心的说道,“此题易尔,无甚新意。”</br></br> 没有新意?!</br></br> 嗯,确实,如此一道八股题目,对于绝大部分读书人来说,确实简单没有新意。</br></br> 不过,这也分人。</br></br> “胡兄,可知金圣叹是如何作答的吗?”朱平安扯了扯嘴角,问油腻胖子。</br></br> “我又不是他,如何知之。”油腻胖子耸了耸肩,翻了一个白眼。</br></br> “若是胡兄,如何答之?”朱平安对胖子的白眼视而不见,好整以暇的问道。</br></br> “孟子四十不动心,其境界与孔圣四十不惑,同也。何为不惑,《论语·颜渊》篇有言‘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以此角度破题,小兄弟以为然否?”油腻胖子随口道。</br></br> “然也。”朱平安微笑着点了点头。</br></br> “他是如何作答的?”油腻胖子问道。</br></br> “胡兄且听好了。”朱平安微笑着开口道,“金圣叹在试卷的第一行写道:空山穷谷之中有黄金万两,蒹葭露白而外有一美人。试问君子动心否?然后紧接着在试卷的第二行写道:动心,动心,动心,动心,动心,动心,动心,动心......连着写了三十九个‘动心’。”</br></br> “什么?!”</br></br> 油腻胖子一开始还漫不经心,等到听朱平安说完,整个人好像触电了一样,嗖一下子离席而起。</br></br> “孟子云‘四十不动心’,那么在四十岁之前的三十九年,他面对黄金、美女都是动心的,所以金圣叹他连写三十九个动心?!妙哉,妙哉!金圣叹,果真秒人也!”油腻胖子站起来后,激动的一边踱步,一边自言自语道。</br></br> “知金圣叹者,胡兄也。”朱平安微笑着点了点头,“考完后,考官追问金圣叹缘何写三十九个动心,金圣叹的解释与胡兄如出一辙。”</br></br> “还有一个例子呢?”油腻胖子再也不复方才的漫不经心了,激动的追问道。</br></br> “另一个例子也是考试。金圣叹三十九个动心,自然名落孙山。等到下届科考,金圣叹又前往考试,这一次的题目是‘西子来矣’。”朱平安在胖子的催促下缓缓说道。</br></br> “西子来矣?!评论西施出使吴国乎......”油腻胖子很快就破题了。</br></br> “然也。”朱平安点了点头。</br></br> “金圣叹如何答之?!”胖子迫不及待想要知道金圣叹是如何答题的了。</br></br> “金圣叹在试卷题道: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西子来矣。考官看了金圣叹的试卷,勃然大怒,评道,美人来矣,可惜你一个功名丢矣!”</br></br> 朱平安将金圣叹的另一个科考伟绩也告诉了油腻胖子。</br></br> “哈哈哈哈......好一个西子来矣,妙哉,妙哉,当浮一大白。”胖子哈哈大笑,说着将茶水倒在地上,拎着酒壶倒了满满一茶杯酒,一饮而尽。</br></br> “呵呵,金圣叹可有资格做胡兄的知己乎?”朱平安微笑着问道。</br></br> “有,他当然有资格做我的知己!不过,我却没有资格做他的知己。”油腻胖子感叹道,“金圣叹视功名为粪土,其心剔透,其意自由,我不如也。”</br></br> 金圣叹视功名为粪土,其心剔透,其意自由......</br></br> 从两则故事里,你就能看出这些来,也有资格做金圣叹的知己了。</br></br> “世上竟然有此神秀之才,我却不知,真是坐井观天,孤陋寡闻了。”</br></br> 油腻胖子情绪激动的连连拍自己的大腿,然后一脸殷勤的看着朱平安,连连追问道,“小兄弟,快快告诉我,金圣叹哪里人士,家住何方?”</br></br> “金圣叹,苏州吴县人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