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大伯驾到 (第1/2页)

加入书签

从下河村到应天城有多远?两地相距只有不到六百里地,并不算太远。</br></br> 更何况从上河村到了安庆后,可以坐船,自长江顺流而下,由水路直达应天。</br></br> 李白有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距离江陵足足有一千二百里,大诗人李白早上在白帝城坐船,沿长江顺流而下,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到了一千二百里之遥的江陵城,速度可谓飞速。</br></br> 按这个算的话,从安庆到应天只有六百里距离, 坐船估计半天就到了。</br></br> 不过李白是李白, 不是所有人都是李白, 有的人是朱守仁。</br></br> 一个多月前,朱守仁和他的两位好友胡炜、夏羌从下河村出发,目的地应天。</br></br> 他们从下河村花了数日的时间,舍近求远到了池州这个比安庆更远的沿江城池,然后又用了足足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姗姗来到了应天城下。</br></br> 朱守仁一身崭新的亲自士子袍,站在雄伟的应天城下,昂首挺胸而立,头微抬,手摸须,北风吹,衣袖飞,从远处还是近处看,皆有一股文士风范。</br></br> 一分钟,两分钟……</br></br> 十分钟都过去了,朱守仁依然保持着这个造型, 站在应天城门前,昂首挺胸,一动不动。</br></br> “朱兄,朱兄,应天城虽然雄伟非常,但是咱们参加童生试,来了没有十回,也有八回了,此一回看了这么久应该可以了,咱们进城吧。”</br></br> 站在朱守仁身后的胡炜等了这么长时间,实在是忍不住了,压着脾气出声催促道。</br></br> 实在是没见过比朱守仁更能拖的人,明明两叁天的路程,硬是走了一个多月。</br></br> 明明走水路更快,可是他偏偏要走陆路,走陆路也就走陆路吧。</br></br> 他每走到一个城池就要歇一天脚,有时候甚至歇两叁天,品尝当地美食,风味小吃还看不上,吃就吃当地有名的美酒名菜, 这也就罢了,还非要去体验民情,说什么此一行到了应天协助他的贤侄,一定能得一官半职,要提前进入官员角色,体验民情,倾听民意……可是你体验民情、倾听百姓心声也就体验吧、倾听吧,你去勾栏婚楼体验什么民情、倾听什么心声?!</br></br> 这一路上吃喝玩逛,花销无数,若非念着通过他攀附上他贤侄朱平安,早就忍不住暴揍他一顿了,还从来没见过比他还厚颜无耻之人呢。</br></br> “对啊朱兄,即便雄城百看不厌,你有感触,有诗兴,也不能站在门口挥毫泼墨吧,不妨进了城再说吧。”夏羌也跟着说道,催促朱守仁进城。</br></br> 他跟胡炜一样,这一路上也是早就受够朱守仁了,不过为了通过他攀附上朱平安,也就忍了。</br></br> 这一路上各种曲意奉承,还不是为了快点到应天,早点被他引荐给朱平安吗。</br></br> 现在好不容易到了应天城下了,你在门口站这么久不进去,又要做什么妖!!</br></br> 做诗什么的就算了吧。</br></br> 你做的那诗实在是太辣眼睛了,这一路吹捧你的诗,吹的我自己都有点恶心了,可别再做诗了。</br></br> 想到这,夏羌就连忙跟着胡炜一起催促朱守仁进城。</br></br> “咳咳,非我不入城,而是我囊中羞涩,连一文钱也没有了,付不了进城费……”</br></br> 朱守仁闻言,禁不住咳嗽了一声,再也凹不住造型了,一脸尴尬的对他们说道。</br></br> “什么?朱兄,我昨日不是才与你五两银子啊,怎么现在就没了?”夏羌闻宫,忍不住惊讶出声,一脸难以置信的看向朱守仁,他严重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br></br> “是啊朱兄,昨日下午夏兄才与你五两银子啊,晚饭还是我结的账,客栈住宿也是我结的账,朱兄的银子应该还在啊?难道是退房时朱兄将银子落在了客栈房间里面了吗?”</br></br> 胡炜也是惊讶不已,同样难以置信的看向朱守仁。</br></br> 明明昨天的消费都是他跟夏羌买单的,怎么朱守仁的银子没了,不应该啊,难道是落在客栈里面了,还是说你嫌五两银子太少,想再要一些……</br></br> “咳咳,昨夜秉烛,深夜苦读,想到当地临近应天,而前段时间应天城才被倭寇袭扰过,还是我家贤侄出手才力挽狂澜;如今倭崽越来越严重,世道也越来越乱了,当地也越来越不安全了。然后,我就想到了白天才见过的那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实在是不放心她一个弱女子独自过夜,于是我便上门去保护她去了,和她谈人生理想,顺便帮她干了些体力活……早晨临走时,她牢牢的拉住了我的手,我看着她依依不舍、欲言又止的表情,我知道我必须做点什么,于是我就给了她五两银子,虽然不多吧,但也是我一点心意。”</br></br> 大伯朱守仁不敢与他们对视,咳嗽了一声,摸着胡须,一脸唏嘘的缓缓解释道。</br></br> 卧槽!</br></br> 看你的说的一脸认真,害的劳资差点就当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