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千六百二十九章 时空倒流 (第1/2页)

加入书签

晷,本就是用来作为计时工具的。</br> 普通的晷,其圆盘被称为晷面,正反两面各有着十二个格子,代表着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br> 铁棒被称为晷针。</br> 晷的使用方法,就是将晷针以一定的角度,插入晷面中心的圆孔之中,放置在室外被太阳照射。</br> 太阳照射之下,在晷针之上会产生影子,可以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同样移动。</br> 影子移动到哪个格子,根据格子对应的时辰,从而可以让人知晓大致的时间。</br> 大荒时晷,虽然形状和普通的晷,看上去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是要比普通的晷复杂了太多。</br> 其晷面的正反两侧,也有着十二个格子,但是正面代表着时间,反面,则代表着空间。</br> 而且,因为每一个格子都是由时空符文凝聚而成,所以其内其实又有着更为细致的划分,更小的格子。</br> 比如说反面的空间之格,十二个格子,对应的就是一百零八座大域。</br> 每一个格子,就等于代表着九座大域。</br> 而每一个格子之内,又有九个小格,分别对应着九座大域。</br> 每一个小格之中,还有着若干更小格子的划分,自然就对应着每一座大域中的道界或者是法界,星辰等等。</br> 正面的时间之格,划分就更加的复杂细致了。</br> 每一个大的格子,按照姜一云的话说,代表的是一个纪元。</br> 一个纪元具体有多少年,姜一云没有说,姜云也不知道。</br> 但是每一个时间之格内同样划分出的小格子,都是以万年为基础。</br> 这些只是晷面之上所能看到的,并不是太过清楚。</br> 只有在晷面的内部,将大荒时晷无限放大之后,才能看到更加细致的划分。</br> 不过,万年的跨度也好,九座大域也罢,都是太长太广。</br> 所以,一旦你真的成功进入到了某个万年间的时空之后,还需要再次动用大荒时晷,从而进入到更短更具体的时空之中。</br> 总之,不管你想要去往哪个时空,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br> 而催动大荒时晷的方法,也就是模仿普通的晷,用时空之纹凝聚成一颗时空之阳。</br> 时空之阳,照在晷针之上,也会投射到晷面,形成影子。</br> 然后,再将这影子向前或者向后移动,让其指向到某一个方格之中。</br> 也就是此刻姜云所做的事情。</br> 只不过,时空之纹当然不可能真的变成太阳,更是不可能散发出阳光。</br> 所谓的阳光,其实就是组成时空之阳的时空之纹的延伸。</br> 再通过一些特殊的印决,让其和晷针晷面交织,最终配合强大的时空之力,去扭曲凝缩时空,开启出一条时空之路。</br> 其他大域,想要打通一条域和域之间相连的空间通道,都需要做出重重准备,消耗极大的力量。</br> 那在空间之在,还要再加上时间,可想而知需要的力量之多。</br> 当然,你自身的时空之力越强大,操控起大荒时晷也就会越轻松。</br> 姜云在时空之力上的造诣,虽然比不上姜一云,但他此刻的目的,只是要倒流千丈区域内的时间,对抗法则和鼎内的部分力量,还用不着去开启时空之路,所以倒还是能够应付。</br> 不过,感受着操控大荒时晷这个过程中的困难,姜云的心中也是再次浮现出了一个对于姜一云实力的疑惑。</br> 自己如今半步超脱的实力,操控大荒时晷都是如此困难。</br> 姜一云说他非道非法,更是没有成为超脱强者,可却是能够不断的穿梭时空。</br> 真的仅仅只是因为他在时空纹这三种力量上的造诣极高吗?</br> 还有,姜一云的所有计划,也不像是一个非超脱能够做出来的。</br> 有没有可能,姜一云,其实早就已经成为了超脱强者,但是通过某种方法,能够避开鼎内的规则,装作是一个非超脱强者,依然留在了鼎内。</br>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姜一云的强大,是利用了鼎内的力量。</br> 这个疑惑,在姜云的心中只是一闪而过。</br> 现在的他,只是想要赶紧让时间倒流,愈合这千丈区域,阻止其他道域发动的入侵。</br> 因此,他抛开了一切杂念,神识全神贯注的盯着面前金碧辉煌的大荒时晷。</br> 大荒时晷体积的放大,使得晷面上的时空之格也是无限放大。</br> 大概十息过去,晷面之上,便已经有着晷针投射出的影子。</br> 而不管是姜云,还是外面的龙骧子等人,都是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千丈区域内的时空,开始扭曲。</br> 本来身形就有点模糊的姜云,在龙骧子他们看去,已经是扭曲的只剩下了一个影子,像是置身水中一样,让人都不免担心一阵风吹来,会将他的身影吹散。</br> 至于大荒时晷,他们看的更加模糊,所以完全不知道姜云到底在做什么。</br> 影子出现在晷面上的最初位置,就是姜云置身的此时此地!</br> 如果想要时间加快流逝,那就催动影子顺时针移动,反之,则是逆时针。</br> 姜云双手开始快速的结出一个又一个的印决,没入大荒时晷之中。</br> 这个过程,看上去简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